序卦曰:「有大者不可以盈,故受之以謙。」崔憬曰:富貴而自遺其咎,故「有大者不可盈」。當須謙退,天之道也。 孝經曰「高而不危,所以長守貴也。滿而不溢,所以長守富也」。若高而忘危,滿而自溢,是「富貴而自遺其咎」矣。故曰「有大者不可以盈」。「天道惡盈」,故云「須當謙退,天之道也」。大有而繼之以謙,其即虞書「謙受益,滿招損」之旨乎。
䷎艮下坤上謙。亨。虞翻曰:乾上九來之坤,與履旁通。天道下濟,故「亨」。彭城蔡景君説剥上來之三」。 「乾上九來之三」者,乾盡坤中,上來反三也。乾上亢極失位,天道盈而不溢,虧之謙三,致恭存位,故名爲「謙」。三之初爲復,息履,故「與履旁通」。「天道下濟」者,乾爲「天道」。上之三,故「下濟」。以乾通坤,故亨。蔡景君説「剥上來之三」,剥上即乾上,義亦同也。不見乾元之正,且虞无一陽五陰之例,故不用也。
君子有終。虞翻曰:「君子」謂三,艮「終萬物」,故「君子有終」。鄭玄曰:「艮爲山」,「坤爲地」。山體高,今在地下。其于人道,高能下下,謙之象。亨者,嘉會之禮,以謙而爲主。謙者,自貶損以下人。唯艮之堅固,坤之厚順,乃能終之。故君子之人有終也。 虞注:乾三稱「君子」,艮三自乾來,故「君子謂三」。説卦曰「終萬物始萬物者,莫盛乎艮」,三體艮,故「終萬物」。三秉「勞謙」,終當升五爲「有終」。故「君子有終」,三獨當之也。鄭注:「艮爲山」,「坤爲地」,説卦文。山體本高,今在地下。其于人道,是能下下而有謙退之象者也。乾文言曰「亨者,嘉之會」,又曰「嘉會足以合禮」,故云「亨者,嘉會之禮」。史記樂書「君子以謙退爲禮」,故禮以謙退爲主。「謙者,自貶損以下人」,合于「嘉會之禮」,故亨。「艮終萬物」,以其堅固。「坤无成而代有終」,以其厚順。君子之人,體艮坤之德,故有終也。
彖曰:「謙亨,九家易曰:艮山坤地。山至高,地至卑。以至高下至卑,故曰謙也。謙者,兑世。艮與兑合,故亨。 天道下濟而光明, 山高地卑,以高居卑,其象爲謙,即鄭義也。謙者,兑宫五世卦也。艮爲山,兑爲澤,艮與兑合,是「山澤通氣」也,惟通故亨。荀爽曰:乾來之坤,故「下濟」。陰去爲離,陽來成坎。日月之象,故「光明」也。 地道卑而上行。 「天道」謂乾。乾上來之坤三,故爲「下濟」。陰去陽中爲離,陽來陰中成坎。本體坎,亦伏離。離日坎月,故象「光明」也。侯果曰:此本剥卦。乾之上九來居坤三,是「天道下濟而光明」也。坤之六三上升乾位,是「地道卑而上行」者也。 天道虧盈而益謙, 「此本剥卦」者,一陽五陰之例也。乾上來居坤三,以乾照坤,「是天道下濟而光明也」。坤三升居乾上,「天尊地卑」,互震爲「行」,「是地道卑而上行也」。虞翻曰:謂乾盈履上,虧之坤三,故「虧盈」。貴處賤位,故「益謙」。崔憬曰:若「日中則昃,月滿則虧」。損有餘以補不足,天之道也。 地道變盈而流謙, 虞注:謙「與履旁通」,謙息履,非履變謙。此自「亢龍」「盈不可久」,虧之坤三。云「盈履上」者,不可云盈乾上,又不可云盈剥上。因通履,遂假「履上」見義,而云「乾盈履上」也。盈則必虧,虧而下之坤三,故曰「虧盈」。上貴三賤,以貴處賤,故曰「益謙」。崔注:「日中則昃,月滿則虧」,本豐彖傳文。天道損有餘,故「虧盈」。補不足,故「益謙」。與「日中則昃,月滿則虧」,同一消息盈虚之理也。虞翻曰:謙二以坤變乾盈,坎動而潤下,「水流濕」,故「流謙」也。崔憬曰:「高岸爲谷,深谷爲陵」,是爲「變盈而流謙」,地之道也。 鬼神害盈而福謙, 虞注:「二」當作「三」。坤三變乾而乾自上來,故云「以坤變乾盈」。變互坎水,又互震動。洪範曰「水曰潤下」。故云「坎動而潤下」。「水流濕」,乾文言文。潤下,故「流」。流濕就下,故「流謙」也。崔注:「高岸爲谷,深谷爲陵」,詩十月之交文。岸以高爲盈,谷以深爲盈。高岸崩陷而爲谷,深谷填塞而爲陵。此即「變盈而流謙,地之道也」。虞翻曰:「鬼」謂四,「神」謂三。坤爲鬼害,乾爲神福。故「鬼神害盈而福謙」也。崔憬曰:「朱門之家,鬼闞其室」,「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」,是其義也。 人道惡盈而好謙。 虞注:謙,兑宫五世卦也。遊魂在四,歸魂在三。四詘三信,故「鬼謂四」,「神謂三」,皆乾精也。「坤爲鬼害,乾爲神福」者,盈則詘坤而爲鬼,謙則信乾而爲神,故「鬼神害盈而福謙也」。崔注:「朱門之家,鬼闞其室」,本揚子,是「鬼害盈」也。「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」,書君陳文,是「神福謙」也。故曰「是其義也」。虞翻曰:乾爲「好」,爲「人」,坤爲「惡」也。故「人道惡盈」。從上之三,故「好謙」矣。崔憬曰:「滿招損,謙受益」,人之道也。 謙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, 虞注:賈逵云「好生于陽」,故「乾爲好」。人得陽以生,故「爲人」。又云「惡生于陰」,故「坤爲惡也」。乾盈則就坤,故「人惡盈」。從上之三」,是乾來而成謙,故曰「好謙」。崔注:「滿招損:謙受益」,書大禹謨文。滿則溢,溢則損,故「人道惡盈」。謙則虚,虚則益,故「人道好謙」。虞翻曰:「天道遠」,故「尊光」。三位賤,故「卑」。坎水就下,險弱難勝,故「不可踰」。 君子之終也。」 「天道遠」昭十八年左傳文。三自上來,故「尊」。息履離,故「光」。三對上則位賤,故「卑」。「坎爲水」,水就下。坎爲「險」,尸子曰「夫水弱而難勝」,故云「險弱難勝」。難勝,故「不可踰」。孔穎達曰:尊者有謙而更光明盛大,卑者有謙而不踰越,是君子之終也。言君子能終其謙之善,而又獲謙之福,故曰「君子有終也」。 尊者能謙,則人仰光明。卑者能謙,則物難踰越。艮始終萬物,艮三君子,始終不易,故曰「君子之終也」。使始能謙而終不能謙,不可謂之有終。今能終其謙之善,又獲謙之福,故曰「君子有終」。
象曰:「地中有山,謙。劉表曰:地中有山,以高下下,故曰謙。謙之爲道,降已升人。山本地上,今居地中,亦降體之義,故爲謙象也。 君子以捊多益寡,稱物平施。」 艮山居坤地之中,是「以高下下」,故名爲謙。「謙之爲道,降已升人」,即曲禮所謂「禮者,自卑而尊人」之意也。「山本地上,今居地中」,合乎貴而能降之義,故其象爲謙也。愚案:禮有定分,分不可干,故「上天下澤」則爲履。禮有内心,心不可亢,故「地中有山」則爲謙。虞翻曰:「君子」謂三。捊,取也。艮爲「多」坤爲「寡」,乾爲「物」,爲「施」,坎爲「平」。謙乾盈益謙,故「以捊多益寡,稱物平施。」侯果曰:裒,聚也。彖云「天道益謙」,則謙之大者,天益之以大福。謙之小者,天益之以小福。故君子則之,以大益施大德,以小益施小德,是「稱物平施」也。 潘校:「聚」,原本作「積」,據陳校本正。 也」,釋詁文。此從俗本也。彖曰「天道益謙」,謙有大小,福亦有大小。天蓋稱物以益謙。君子則天,以德之大小,而益之大小因之,是爲「稱物平施」。 虞注:「君子謂三」釋見前。「捊」,俗本作「裒」或作「褎」。惟荀鄭董蜀才及虞本皆作「捊」,皆云「取也」。説文「捊,引取也」。故「捊」訓「取」。説卦「艮爲堅多節」,故「艮爲多」。坤陰小,故「爲寡」。「精氣爲物」,故「乾爲物」。天主施,故「乾爲施」。「坎爲水」。考工記輪人曰「水之以眂其平,沈之均」。尚書大傳曰「非水無以準萬里之平」,故「坎爲平」。以乾之上九益謙,故云「乾盈益謙」。捊艮之多,以益坤寡。量乾之物,以平乾施,故曰「捊多益寡,稱物平施」。愚案:乾陽大,又主長,爲「多」。坤陰小,又主消,爲「寡」。「艮爲手」,爲「捊」。互震動,伏巽,是益動而巽。又損上益下爲益。故曰「捊多益寡」。説卦「巽稱而隱」,伏巽爲「稱」。巽稱乾物而坎平乾施,故曰「稱物平施」。侯注:「裒,聚
初六。謙謙君子,用涉大川,吉。荀爽曰:初最在下爲「謙」,二陰承陽亦爲「謙」,故曰「謙謙」也。二陰一陽相與成體,故曰「君子」也。九三體坎,故「用涉大川吉」也。 乾上之三爲謙,初爻最在下位則益謙。以二陰承乎三陽之謙,是謙而又謙也。故曰「謙謙」。以二陰承乎一陽,其體爲艮,是君子之徒也。故曰「君子」。三體坎,「坎爲水」,故「用涉大川吉」。愚案:卦辭彖辭皆言「君子」,謂九三也。以三爲謙主也。初六稱「君子」者,三自上來,在上之君子,「尊而光」者也。初居艮下,在下之君子,「卑而不可踰」者也。四互震木爲舟,坎水爲「川」,又坤致役爲「用」。初變,之四應正,故「用涉大川吉也」。
象曰:「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」九家易曰:承陽卑謙,以陽自牧養也。 初與二上承三陽,以盡乎卑謙之道。蓋法三之謙,以自牧養也。案:説文「牧,養牛人也」。初體坤爲牛,故象「牧」。坤身爲「自」,故「自牧」。「天尊地卑」,故曰「卑以自牧」。韓嬰曰「夫易有一道焉,大足以治天下,中足以安國家,近足以守其身者,其唯謙德乎」。是「卑以自牧」之義也。
六二。鳴謙,貞吉。姚信曰:三體震爲「善鳴」,二親承之,故曰「鳴謙」。得正處中,故「貞吉」。 説卦曰「震爲善鳴」。夏小正曰「雉震呴」,傳曰「震也者,鳴也。呴也者,鼓其翼也」。洪範五行論「正月雷微動而雉呴」,故「三體互震爲善鳴」也。二親承震故曰「鳴謙」,上六「鳴謙」,亦以親乘震也。六爲「得正」,二爲「處中」。正故「貞」,中故「吉」也。
象曰:「鳴謙貞吉,中心得也。崔憬曰:言中正,心與謙相得。虞翻曰:「中正」謂二,坎爲「心」也。 崔注:言二體中正,其心與謙相得,故曰「中心得也」。虞注:二居中得正,故「中正謂二」。二體坎,説卦「坎爲亟心」,故「爲心」。
九三。勞謙,君子有終,吉。荀爽曰:體坎爲勞,終下二陰,「君子有終」,故吉也。 三體在坎,説卦曰「勞乎坎」,故「坎爲勞」而曰「勞謙」。艮爲「終」,以一陽終下二陰也。彖辭「君子有終」,謂九三也。故三曰「君子有終」。坎正北,艮東北。「勞乎坎」,即「成乎艮」。勞則有終,故吉也。
象曰:「勞謙君子,萬民服也。」荀爽曰:陽當居五,自卑下衆,降居下體,君有下國之意也。衆陰皆欲撝陽,上居五位,羣陰順陽,故「萬民服也」。 「人道惡盈而好謙」,陽當居五,今自卑抑,下于坤衆,降居下體之上。乾陽爲「君」,坤衆爲「國」,是「君有下國之意也」。「三與五同功」,衆陰皆欲舉陽,上居五位。坤爲「民」,又爲順,五陰順陽,故「萬民服也」。
六四。无不利。撝謙。荀爽曰:四得位處正,家性爲謙,故「无不利」。陰欲撝三,使上居五,故曰「撝謙」。「撝」猶舉也。 太玄八十一家,各有剛柔之性,故稱「家性」。六十四卦亦然。以六居四,故「得位處正」。而在謙家,「家性爲謙」,故「无不利」也。衆陰皆欲三居五而撝之者,四乘艮爲手,故曰「撝謙」。撝以手擧,亦从手,故云「撝,擧也。」
象曰:「无不利撝謙,不違則也。」九家易曰:陰撝上陽,不違法則。 三在坎中,坎水平,故爲「法則」。四隨衆陰,欲舉三陽,上居于五,是不違三之法則者也。
六五。不富以其鄰。荀爽曰:「鄰」謂四與上也。自四以上乘陽,乘陽失實,故皆「不富」。五居中有體,故總言之。 利用侵伐,无不利。 四上皆近于五,故「鄰謂四與上也」。自四以上皆乘三陽,故云「乘陽」,猶初言「二陰承陽」之意也。泰六四象曰「翩翩不富,皆失實也」,故知「不富」爲「失實」。三爻皆乘陽而獨言于五,以五「居中有體」故也。愚案:坤爲富有,互震伏兑爲「鄰」。五居坤中,雖云富有,不以富耀其鄰,富而能謙者也。與泰四同義。荀爽曰:謂陽利侵伐,來上无敢不利之者。 二至上體師,故五言「侵伐」,上言「行師」。坤爲「用」,故曰「利用」。五虚无君,三來侵伐坤之邑國,衆陰同志承陽,故「无敢不利之者」。愚案:五爲卦主,當謙之世,以柔居尊,慮過寬也,故六五獨不言謙。體師五「利執言」,故「利用侵伐」。然以謙行師,德威并用,故「无不利」。又夏官大司馬「賊害賢良則伐之,負固下服則侵之」。莊廿九年左傳「凡師有鐘鼓曰伐,無曰侵」。互震鳴鐘鼓,又體艮止不鳴,故兼言「侵伐」。
象曰:「利用侵伐,征不服也。」荀爽曰:「不服」謂五也。案:六五離爻,「離爲戈兵」,「侵伐」之象也。 荀注:「不服謂五」者,五不正。「征」之爲言正也。三陽以正侵不正,故曰「征不服也」。案:坤之乾爲離,故六五爲離爻中畫。「離爲戈兵」,説卦文。戈兵,故爲侵伐。愚案:艮坎險阻,有負固不服之象,故曰「征不服也」。
上六。鳴謙。利用行師,征邑國。虞翻曰:應在震,故曰「鳴謙」。體師象,震爲「行」,坤爲「邑國」。利五之正,己得從征,故「利用行師,征邑國」。 上與三應,三互震爲「善鳴」,故曰「鳴謙」。體有師象,應震又爲「行」。坤爲土,又「爲衆」,故爲「邑國」。五變正「利用侵伐」,則己得從征,「利用行師,征邑國」也。
象曰:「鳴謙,志未得也。可用行師,征邑國也。」九家易曰:陰陽相應,故「鳴謙」也。雖應不承,故「志未得」。謂下九三,可行師來上,坤爲「邑國」也。三應上,上呼三。征來居五位,故曰「利用行師,征邑國也」。案:上六兑爻,「兑爲口舌」,「鳴謙」之象也。 九家注:上與三爲陰陽正應,又震伏巽,「同聲相應」,故曰「鳴謙」。三至上隔四五,故「雖應不承」。三坎爲「志」,不承,故「志未得也。」「九三可行師來上」者,以「坤爲邑國」,虚而无君也。三正應上,上即呼三。三征居五,得中得正,故曰「利用行師,征邑國也」。案:兑上自坤來也,故上六爲兑爻。「兑爲口舌」,説卦文。口舌有聲,故爲「鳴謙」。愚案:謙主禮,五上位尊,以軍禮同邦國者也。故以「侵伐」「行師」言謙。且于謙見謙,其謙小。于不謙見謙,其謙大。論語曰「君子无所争,必也射乎。揖讓而升,下而飲,其争也君子」,是其義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