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煕四十八年聖祖仁皇帝御定。右庶子張豫章等奉敕編次。凡宋詩七十八卷。作者八百八十二人。金詩二十五卷。作者三百二十一人。元詩八十一卷。作者一千一百九十七人。明詩一百二十八卷。作者三千四百人。毎代之前。各詳敍作者之爵里。其詩則首帝製。次四言。次樂府歌行。次古體。次律詩。次絕句。次六言。次雜言。以體分編。唐詩至五代而衰。至宋初而未振。王禹偁初學白居易。如古文之有柳穆。明而未融。楊億等倡西崑體。流布一時。歐陽修梅堯臣。始變舊格。蘇軾黃庭堅。益出新意。宋詩於時爲極盛。南渡以後。擊壤集一派。參錯竝行。遷流至於四靈江湖二派。遂弊極而不復焉。金人奄有中原。故詩格多沿元祐。迨其末造。國運與宋同衰。詩道乃較宋爲獨盛。元好問自題中州集後詩曰。鄴下曹劉氣儘豪。江東諸謝韻尤高。若從華實評詩品。未便吳儂得錦袍。豈虛語乎。有元一代。作者雲興。虞楊范掲以下。指不勝屈。而末葉爭趨綺麗。乃類小詞。楊維楨負其才氣。破崖岸而爲之。風氣一新。然訖不能返諸古也。明詩總雜。門戸多岐。約而論之。高啓諸人爲極盛。洪煕宣德以後。體參臺閣。風雅漸微。李東陽稍稍振之。而北地信陽。已崛起與爭。詩體遂變。後再變而公安。三變而竟陵。淫哇競作。明祚遂終。大抵四朝各有其盛衰。其作者亦互有長短。而七百餘年之中。著作浩繁。雖博識通儒。亦無從徧觀遺集。至於澄汰沙礫。披檢精英。合四朝而爲一巨帙。勢更有所不能矣。我國家稽古右文。石渠天祿之藏。旣逾前代。我聖祖仁皇帝游心風雅。典學維勤。乙覽之餘。咸無遺照。用能別裁得失。勒著鴻編。非惟四朝作者。得睿鑒而表章。卽讀者沿波以得奇。於詩家正變源流。亦一一識其門徑。聖人之嘉惠儒林者。寧淺尠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