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著撰人名氏。記康熙十七年。薦擧博學鴻詞名氏爵里。及御試中選人數次第。謹案是年正月。聖祖仁皇帝諭吏部曰。自古一代之興。必有博學鴻儒。振起文運。闡發經史。潤色詞章。以備顧問著作之選。朕萬幾餘暇。游心文翰。思得博洽之士。用資典學。我朝定鼎以來。崇儒重道。培養人材。四海之廣。豈無奇才碩彥。學問淵通。文藻瑰麗。可以追蹤前喆者。凡有學行兼優。文詞卓越之人。不論已仕未仕。令在京三品以上。及科道官員。在外督撫布按。各擧所知。朕將親試錄用。其餘內外各官。果有眞知灼見。在內開送吏部。在外開報督撫。代爲題薦。務令虛公延訪。期得眞才。以副朕求賢右文之意。尋內外薦一百八十六人。應詔至京者。一百四十三人。十八年二月朔。於體仁閣賜宴。試璿璣玉衡賦。省耕詩。入選者一等二十人。二等三十人。皆授翰林。入館纂修明史。其餘現任者回任。候補者歸部。未仕者回籍。年老者命吏部議給職銜。文運昌明。人才蔚起。熙朝盛典。誠萬古爲昭。其閒與選者。承明著作。及有流傳。卽未與選者。亦皆觀感奮興。不懈而及於古。其所撰述。今著錄於四庫者。尚班班可考。此編雖案牘之文。然觀其所載。亦足以見棫樸菁莪之盛也。惟讀卷諸臣。如杜臻李霨馮溥葉方靄俱不載。及年老賜職諸人。具有姓名。亦未臚列。則記錄之疎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