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部十一 詔令奏議類

諸臣奏議 一百五十卷

浙江巡撫採進本

宋趙汝愚編。前有淳熙十三年劄子。稱嘗備數三館。獲觀祕府四庫所藏。及累朝史氏所載忠臣良士便宜章奏。收拾編綴。殆千餘卷。文字紛亂。疲於檢閱。自假守閩郡。輒因政事之暇。因事爲目。以類分次。而去其複重與不合者。猶餘數百卷。釐爲百餘門。始自建隆。迄於靖康。推尋歲月。粗見本末。若非芟繁舉要。恐勞乙夜之觀。欲更於其閒。擇其至精至要。尤切於治道者。每繕寫十卷。一次投進。又有淳祐庚戌史季温序。稱其開端於閩郡。奏書於錦城。是其經歷歲時。屢經簡汰。乃成是編。故其去取頗不苟。自稱上可以知時事之得失。言路之通塞。下可以備有司之故實。其大旨以備史氏之闕遺。非夸飾也。凡分君道帝系天道百官儒學禮樂賞刑財賦兵制方域邊防總議十二門。子目一百一十四。每篇之末。各附注其人所居之官。與奏進之年月。亦極詳核。其奏劄自序。及史季温序。皆稱名臣奏議。而此本題曰諸臣奏議。豈以中有丁謂秦檜諸人。而改其名歟。案朱子語錄云。趙子直要分門編奏議。先生曰。只是逐人編好。因論舊編精義。逐人編自始終有意。今一齊節去。更拆散了。不見其全意矣云云。今此集仍以門分。不以人分。不用朱子之說。蓋以人而分。可以綜括生平。盡其人之是非得失。爲論世者計也。以事而分。可以參考古今。盡其事之沿革利弊。爲經世者計也。平心而論。汝愚所見者大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