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部四十二 小學類三

切韻指掌圖 二卷 檢例 一卷

永樂大典本

宋司馬光撰。其檢例一卷。則邵光祖所補正。光有温公易說。已著錄。光祖字宏道。自稱洛邑人。其始末未詳。考江南通志儒林傳。載元邵光祖。字宏道。吳人。研精經傳。講習垂三十年。通三經。所著有尚書集義。當卽其人。洛邑或其祖籍歟。據王行後序。作爲洪武二十三年。稱其歿已數年。則元之遺民。入明尚在者也。光書以三十六字母。科別淸濁。爲二十圖。首獨韻。次開合韻。每類之中。又以四等字多寡爲次。故高爲獨韻之首。干官爲開合韻之首。舊有檢例一卷。光祖以爲全背圖旨。斷非光作。因自撰爲檢圖之例。附於其後。考光自序。實因集韻而成是圖。光祖乃云廣韻凡二萬五千三百字。其中有切韻者三千八百九十。文止取其三千一百三十。定爲二十圖。餘七百六十字。應檢而不在圖者。則以在圖同母同音之字備用。而求其音。則是據廣韻也。然光祖據光之圖以作例。則其例仍與圖合。所註七百六十字之代字及字母。亦足補原圖所未備。光例旣佚。卽代以光祖之例。亦無不可矣。光書反切之法。據景定癸亥董南一序。云遞用則名音和。傍求則名類隔。同歸一母則爲雙聲。同出一韻則爲疊韻。同韻而分兩切者。謂之憑切。同音而分兩韻者。謂之憑韻。無字則點窠以足之。謂之寄聲。韻闕則引鄰以寓之。謂之寄韻。所謂雙聲疊韻諸法。與今世所傳劉鑑指南諸門法竝同。惟音和類隔二門。則大相懸絕。檢例云。取同音同母同韻同等。四者皆同。謂之音和。取脣重脣輕舌頭舌上齒頭正齒三音中淸濁同者。謂之類隔。是音和統三十六母。類隔統脣舌齒等二十六母也。劉鑑法則音和專以見溪羣疑爲說。而又別立爲一四音和。四一音和兩門。類隔專以端知八母爲說。又別出輕重重輕交互照精精照互用四門。似乎推而益密。然以兩法互校。實不如原法之簡該也。其廣韻類隔今更音和一條。皆直以本母字出切。同等字取韻。取字於音和之理。至爲明了。獨其辨來日二母。云日字與泥孃二字母下字通。辨匣喻二字母云。匣闕三四喻中覓。喻虧一二匣中窮。卽透切之法。一名野馬跳澗者。其法殊爲牽強。又其法兼疑泥娘明等十母。此獨舉日泥娘匣喻五母。亦爲不備。是則原法之疎。不可以立制者矣。等韻之說。自後漢與佛經俱來。然隋書僅有十四音之說。而不明其例。華嚴四十二字母。亦自爲梵音。不隸以中國之字。玉篇後載神珙二圖。廣韻後列一圖。不著名氏。均粗舉大綱。不及縷舉節目。其有成書傳世者。惟光此書爲最古。孫奕示兒編。辨不字作逋骨切。惟據光說。知宋人用爲定韻之祖矣。第光傳家集中。下至投壺新格之類。無不具載。惟不載此書。故傳本久絕。今惟永樂大典。尚有完本。謹詳爲校正。俾復見於世。以著等韻之舊譜。其例不過如此。且以見立法之初。實因集韻而有是書。非因是書而有集韻。凡後來紛紜轇轕。均好異者之所爲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