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部三十四 五經總義類存目

三經附義 六卷

浙江巡撫採進本

國朝李重華撰。重華字君實。號玉洲。吳江人。雍正庚戌進士。官翰林院編修。是編所說。凡易經二卷。書經二卷。詩經二卷。於易皆推求於反對正對之閒。中引閩本異文者十八條。惟賁卦小利有攸往一條。中孚卦信及豚魚一條。旣濟卦小亨一條。重華不必爲然。餘皆從之。其所據實皆郭京周易舉正之文。不知何以稱閩本。京書譌託王韓。宋趙以夫王應麟諸人。皆排其謬。重華取之。亦好奇之過歟。又謂繫辭所釋十九爻皆文言傳之文。王弼輩將經又參雜。遂遺入繫辭傳中。折中尚未歸正。古本不如是也。案王弼以前之古本。無可考矣。晁呂以來之古本。一一可稽。竝無十九爻原在文言傳之本。惟元吳澄作易纂言。始以臆見移之。而重華以爲古本。誤之甚矣。其說書亦多臆斷。如謂堯典象恭滔天。當作饕餮。音聲相近。由伏生之女。口授而譌。然漢書藝文志。稱秦燔書禁學。濟南伏生獨壁藏之。漢興亡佚。求得二十九篇。以教齊魯之閒。儒林傳及王充論衡亦同。是伏生本自有書。獨遭亂亡失。百篇僅存二十有九。自衞宏定古文尚書序。以今文詰屈。始造爲伏生之女口授晁錯之說。其事本無根據。重華乃因此以改經。未爲至當。其於古文之僞。亦灼然能解。而又執後世文體。揣度經文。謂若無舜典之首二十八字。則釐降以下。徑接愼徽五典。文勢究不和順。必須此段另起一頭。通篇始有綱領。則又騎牆之見。他如謂竹書紀年。成王十一年。命周平公治東都。沈約註。平公卽君陳。伯禽之弟。鄭康成以君陳爲周公之子。蓋據此。按竹書及約註。皆屬僞本。固不必論。卽姑以眞本論之。約註作於梁代。竹書出於晉太康中。康成惡得而據之耶。其說詩較二經爲詳。頗欲推求言外之意。勝於株守文句者。而亦每以好生新意失之。如燕燕篇。謂戴媯大歸。莊姜送之。恐其不終不愼。美之而實戒之。又曰。先君之思。以勗寡人。勗戴媯也。而反言勗寡人。此立言之妙也。春秋時妾媵歸國。鮮克有終。懷嬴與焉。其明徵已云云。案史記年表。魯隱公之元年。當衞桓公之十三年。桓公以隱公四年見弒。在位已十七年。計其年雖至幼弱。已在二十以外。則戴媯之年。已在四十外矣。旣非盛顏。諒不慮其改節。不合者一。且春秋妾媵見出而嫁者。惟齊桓蔡姬有明文。遽以爲無不鮮終。亦涉武斷。不合者二。懷嬴秦穆公之女。晉懷公之嫡妃。實非妾媵。其備奉匜之數。乃在文公。不合者三。此豈非循文生義。不加深考之過乎。至於晉風名唐。亦猶邶鄘之因舊地。而重華謂唐叔封唐。號仍其舊。其子孫雖有失德。而猶狎主夏盟。皆始封之遺澤。亦傷穿鑿。特以三經較之。則所得視易書爲多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