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卓爾康撰。爾康有易學。已著錄。是書大旨分爲六義。曰經義。曰傳義。曰書義。曰不書義。曰時義。曰地義。持論皆爲醇正。其經文每條之下。皆雜取舊說。排比詮次。而斷以己意。每公之末。又各附以列國本末一篇。舉繫於盛衰興亡之大者。別爲類叙。亦頗有體要。中閒如甲戌己丑陳侯鮑卒。以爲是甲戌年正月己丑。史官偶倒其文。不知古人紀歲。自有閼逢攝提格等歲陰歲陽二十二名。其六十甲子。古人但用以紀日。不以紀歲。又如五石六鷁爲外災。何以書。爲其三恪。且在中國。不知晉之梁山崩。宋衞陳鄭災。豈皆三恪乎。又天王狩于河陽。謂晉欲率諸侯朝王。恐有畔去者。故使人言王狩以邀之。其心甚盛。無可訾議。尤爲有意翻新。反於理有礙。此類皆不可爲訓。然如謂鄭人來渝平。當依左氏訓更成。其以爲墮成不果成者。文義皆誤。又解戎伐凡伯于楚丘。謂一國言伐。一邑亦言伐。一家言伐。一人亦言伐。公羊以伐爲大。乃不知侵伐之義。強爲之辭。則皆明白正大。足破諸說之拘牽。在明季說春秋家。猶爲有所闡發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