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部二十一 禮類三

表記集傳 二卷

福建巡撫採進本

明黃道周撰。是書爲所進禮記解五篇之二。自序以爲古者窺測天地日月。皆先立表。爲表記之所由名。考說文解字。表裏字皆從衣。此篇名表記者。蓋謂人之言行。猶衣之章身。故鄭康成云。以其記君子之德。見於儀表者也。先儒舊義。本無可疑。道周乃謂取於八尺之表。殊爲附會。又是篇古注分九節。正義曰。稱子言之。凡有八所。皇氏云。皆是發端起義。記者詳之。故稱子言之。若於子言之下。更廣開其事。或曲說其理。則直稱子曰。今檢上下體例。或如皇氏之言。今依用之云云。故疏文於諸節脈絡相承處。必詳記之。如云此經又廣明恭敬之事。又云此一節總明仁義之事。又云自此以下至某句。更廣明仁義之道。前儒說經。於章段離合之閒。其愼如此。陳澔集說。不用注疏次第。彊分四十餘章。已乖違古義。道周乃約爲三十六章。併彊立篇名。隨心標目。尤爲自我作古。無所師承。其說則全引春秋解之。謂坊表二記。不專爲春秋。而以春秋發其條理。則百世而下。有所稽測。得其晷影。夫坊記一篇。如曰以此坊民。諸侯猶有畔者。又云以此示民。民猶爭利而忘義。又云以此坊民。諸侯猶有薨而不葬者。其通於春秋。初無事彊合。至表記篇。則多言君子恭敬仁義之德。而必以春秋證之。於經旨亦爲牽合。然其借春秋之義。互證旁通。頗有發明。猶之胡安國春秋傳。雖未必盡得經意。而議論正大。發揮深切。往往有關於世教。遂亦不可廢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