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部三 易類三

周易本義 十二卷 重刻周易本義 四卷

內府校刊宋本

宋朱子撰。是書以上下經爲二卷。十翼自爲十卷。顧炎武日知錄曰。洪武初頒五經天下儒學。而易兼用程朱二氏。亦各自爲書。永樂中脩大全。乃取朱子卷次割裂。附程傳之後。而朱子所定之古文。仍復淆亂。如彖卽文王所繫之辭。傳者孔子所以釋經之辭。後凡言傳仿此。乃彖上傳條下義。今乃削去彖上傳三字。而附於大哉乾元之下。象者卦之上下兩象。及兩象之六爻。周公所繫之辭也。乃象上傳條下義。今乃削去象上傳三字。而附於天行健之下。此篇申彖傳象傳之義。以盡乾坤二卦之蘊。而餘卦之說。因可以例推云。乃文言條下義。今乃削去文言二字。而附於元者善之長也之下。其彖曰象曰文言曰。皆朱子本所無。復依程傳添入。後來士子厭程傳繁多。棄去不讀。專用本義。而大全之本。乃朝廷所頒。不敢輒改。遂卽監版傳義之本。刊去程傳。而以程之次序。爲朱之次序。又曰今四書坊本。毎張十八行。毎行十七字。而注皆小字。書詩禮記竝同。惟易毎張二十二行。毎行二十三字。而本義皆作大字。與各經不同。凡本義中言程傳備矣者。又添一傳曰而引其文。皆今代人所爲云云。其辨最爲明晰。然割裂本義。以附程傳。自宋董楷已然。不始於永樂也。詳董楷周易傳義附錄條。此本爲咸淳乙丑九江吳革所刊。內府以宋槧摹雕者。前有革序。毎卷之末。題敷原後學劉㝐校正文字。行款及象傳履夬二卦不載程傳。一一與炎武所言合。卷端惟列九圖。卷末係以易贊五首。筮儀一篇。與今本升筮儀於前。而增列卦歌之類者。亦迥乎不同。彖上傳標題之下。注從王肅本四字。今本刪之。又雜卦傳咸速也恆久也下。今本惟注咸速恆久四字。讀者恆以爲疑。考驗此本。乃是感速常久。經後人傳刻而譌。實爲善本。故我聖祖仁皇帝御纂周易折中。卽用此本之次序。復先聖之舊文。破俗儒之陋見。洵讀易之家所宜奉爲彝訓者矣。至成矩重刻之本。自明代以來。士子童而習之。歷年已久。驟令改易。慮煩擾難行。且其本雖因永樂大全。實亦王韓之舊本。唐用之以作正義者。是以國朝試士。惟除其爻象之合題。而命題次序。則仍其舊。內府所刊袖珍五經。亦復因仍。考漢代論語。凡有三本。梁皇侃論語義疏序。稱古論分堯曰下章子張問更爲一篇。合二十一篇。篇次以鄕黨爲第二篇。雍也爲第三篇。齊論題目長問王知道二篇。合二十二篇。魯論有二十篇。卽今所講是也云云。是自古以來。經師授受。不妨各有異同。卽祕府儲藏。亦各兼存衆本。苟其微言大義。本不相乖。則篇章分合。未爲大害於宏旨。故今但著其割裂本義之失。而仍附原本之後。以備參考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