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部三 易類三

易璇璣 三卷

兩江總督採進本

宋吳沆撰。沆字德遠。臨川人。紹興十六年。與其弟澥詣行在獻書。澥所獻曰宇內辨。曰歷代疆域志。沆所獻曰易璇璣。曰三墳訓義。澥書皆不傳。沆三墳訓義。爲太學博士王之望所駁。亦不傳。惟此書僅存。凡爲論二十有七。曰法天。曰通六子。曰貴中。曰初上定位。曰六九定名。曰天地變卦。曰論變有四。曰有象。曰求彖。曰明位。曰明君道。曰明君子。曰論養。曰論刑。曰論伐。曰辨聖。曰辨內外。曰辨吉凶。曰通卦。曰通象。曰通爻。曰通辭。曰通證。曰釋卦。曰釋繫。曰存互體。曰廣演。毎九篇爲一卷。自序謂上卷明天理之自然。中卷講人事之脩。下卷備注疏之失。其大旨主於觀彖。因彖而求之卦。求之象。求之爻。其曰璇璣者。取王弼易略例明彖篇。處璇璣以觀大運語也。胡一桂稱沆尚有易禮圖說。有或問六條。圖說十二軸。今未見其書。殆亦散佚。惟其環溪詩話。爲人所記者。尚載永樂大典中。今別著錄於集部云。

宋代吴沆编写。吴沆字德远,是江西临川人。绍兴十六年,他和弟弟吴澥到行在(临时都城)进献书籍。吴澥进献的书叫《宇内辨》和《历代疆域志》,吴沆进献的书叫《易璇玑》和《三坟训义》。吴澥的书都没有流传下来。吴沆的《三坟训义》被太学博士王之望批驳,也没有流传下来。只有这本书保存了下来。全书共写了二十七篇论文,分别是:法天、通六子、贵中、初上定位、六九定名、天地变卦、论变有四、有象、求彖、明位、明君道、明君子、论养、论刑、论伐、辨圣、辨内外、辨吉凶、通卦、通象、通爻、通辞、通证、释卦、释系、存互体、广演。每九篇为一卷。他在自序中说上卷阐明天理的自然规律,中卷讲述人事的修养,下卷指出注疏的错误。这本书的主要宗旨是观察卦辞,通过卦辞来研究卦象、卦义、爻辞。书名叫「璇玑」,是取自王弼《周易略例·明彖》篇中「处璇玑以观大运」这句话。胡一桂说吴沆还写过《易礼图说》,有问答六条,图说十二轴,现在没有见到这本书,可能也散失了。只有他的《环溪诗话》,被人记录的部分,还收录在《永乐大典》中,现在另外著录在集部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