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沈該撰。該字守約。一作元約。未詳孰是。吳興人。登嘉王榜進士。紹興中官至左僕射兼修國史。故宋人稱是書。爲沈丞相易傳。嘗劄進於朝。高宗降敕襃諭。尤稱其毎卦後之論。其書以正體發明爻象之旨。以變體擬議變動之意。以求合於觀象玩辭。觀變玩占之義。其占則全用春秋左傳所載筮例。如蔡墨所謂乾之姤曰潛龍勿用。其同人曰見龍在田者。林至作易裨傳。頗以該說爲拘攣。蓋南渡以後。言易者不主程氏之理。卽主邵氏之數。而該獨考究遺經。談三代以來之占法。違時異尚。其見排於至。固宜。然左氏去古未遠。所記卜筮。多在孔子之前。孔子贊易。未聞一斥其謬。母乃太卜所掌周公以來之舊法。或在此不在彼乎。陳振孫書錄解題。稱該又有繫辭補注十餘則。附於卷末。今本無之。蓋已久佚矣。
宋代沈该撰写。沈该字守约,一作元约,不知道哪个是对的,吴兴人。考中嘉王榜进士,绍兴年间官至左仆射兼修国史,所以宋人称这部书为"沈丞相易传"。曾经上奏给朝廷,高宗降敕褒奖称赞,尤其称赞他每卦后面的论述。这部书以正体来发明爻象的要旨,以变体来拟议变动的意思,以求符合"观象玩辞、观变玩占"的义理。他的占卜方法完全采用《春秋左传》所载的筮卦实例,如蔡墨所说的"乾之姤曰潜龙勿用"、"其同人曰见龙在田"等。林至作《易裨传》,很批评沈该的说法拘泥死板。大概南渡以后,谈论《易经》的人不是推崇程氏的义理,就是推崇邵氏的象数,而沈该独自考究古代经典,谈论三代以来的占卜方法,违背时尚而另有所崇,他被林至排斥,本来就是应该的。然而《左氏》去古代不远,所记载的卜筮,多数在孔子之前。孔子赞《易》,没有听说一概斥责其谬误,莫非是太卜所掌管的周公以来的旧法,或许在此而不在彼呢?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称沈该还有《系辞补注》十余条,附在卷末,现在本子没有,大概已经失传很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