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姚士粦所輯。吳陸績周易註也。吳志載績所著有易註。不言卷數。隋書經籍志。有陸績周易註十五卷。經典釋文序錄。作陸績周易述十三卷。會通一卷。新舊唐書志所載卷數與釋文同。原本久佚。未詳其孰是。此本爲鹽邑志林所載。凡一百五十條。朱彝尊經義考。以爲鈔撮陸氏釋文李氏集解二書爲之。然此本採京氏易傳註爲多。而彝尊未之及又稱其經文異諸家者。履帝位而不疚。疚作疾。明辨晳也晳作逝。納約自牖。牖作誘。三年克之憊也。憊作備。此本又皆無之。豈所見別一本歟。然彝尊明言鹽邑志林。其故則不可詳矣。彝尊又言曹溶會見有三卷者。然諸家著錄。並無三卷之本。殆京氏易傳三卷。舊本題曰陸績註。溶偶觀之未審。因誤記誤說也。昔宋王應麟輯鄭氏易註。爲學者所重。士粦此本。雖不及應麟搜討之勤博。而掇拾殘剩。存什一於千百。亦可以見陸氏易註之大畧矣。績字公紀。吳郡人。官至鬱林太守。加偏將軍。事蹟具吳志。士粦字叔祥。海鹽人。十三而孤。年二十猶目不識丁。寓居德淸姜氏家。姜始授以句讀。晩乃卓然自立。蓋亦奇士云。
明代姚士粦所编辑。这是东吴陆绩的《周易注》。《吴志》记载陆绩所著有《易注》,但不说明卷数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记载有《陆绩周易注》十五卷。《经典释文·序录》记作《陆绩周易述》十三卷、《会通》一卷。《新唐书志》和《旧唐书志》所载卷数与《释文》相同。原本早已失传,不知道哪个对。此本为《盐邑志林》所载,共一百五十条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认为是抄录《陆氏释文》、《李氏集解》二书而成。但是此本采用《京氏易传注》的内容较多,而朱彝尊未提及此点。朱彝尊又说其经文与诸家不同者有:"履帝位而不疚",疚作疾;"明辨晳也",晳作逝;"纳约自牖",牖作诱;"三年克之憊也",憊作备。此本又都没有这些异文,难道所见是另一版本吗?但是朱彝尊明言出自《盐邑志林》,其中的原因就不能详细知道了。朱彝尊又说曹溶曾见过三卷本,但是诸家著录中,都没有三卷本。大概是《京氏易传》三卷,旧本题作陆绩注,曹溶偶然看到未仔细审视,因而记错了。从前宋代王应麟编辑《郑氏易注》,受到学者推重。姚士粦此本,虽然不及王应麟搜集的勤勉博广,但收集残余,保存千百分之一,也可以看出陆氏《易注》的大概了。陆绩字公纪,吴郡人,官至郁林太守,加偏将军,事迹详见《吴志》。姚士粦字叔祥,海盐人,十三岁丧父,二十岁时还目不识丁。寄居德清姜氏家,姜氏才开始教授他句读。后来才独立成才,也算是奇士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