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各書提要,從民國十六年於淸宮方略館發現之原繕本補錄。其所居位次則參酌趙懷玉刻本簡明目錄。

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案:在卷五十、史部六、別史類,春秋別典後。


明李淸撰。淸字心水,號映碧,揚州興化人。禮部尚書思誠之孫,大學士春芳之玄孫;崇禎辛未進士,官至吏科給事中;事蹟附見明史李春芳傳。淸以南北朝諸史並存,冗雜特甚,李延壽雖倂爲一書,而諸說兼行,仍多矛盾。嘗與張溥議,欲仿裴松之三國志注例,合宋、齊、梁、陳四史爲南史,魏、齊、周、隋四史爲北史,未就而溥歿。後淸簡閱佛藏,見三寶記載有北魏文帝大統中遺事,感通錄載有齊文宣、隋文帝遺事,高僧傳載有宋孝武帝、梁武帝遺事,因思卒前業,乃博採諸書以成此注。參訂異同,考訂極爲精審。又於原書之失當者,略爲改定其文。如高歡、宇文泰未簒以前,史書之爲帝者,皆改稱名。後梁之附北史者,改附南史。宋武帝害零陵王,直書爲弒。魏馮、胡二后以弒君故,編爲逆后,與逆臣同書。又二史多讖緯佛門事,以非史體,悉改入注。其持論亦爲不苟。然裴松之注三國志,雖多所糾彈,皆仍其本文,不加點竄。即世說新語不過小說家言,劉孝標所注,一一攻其謬妄,亦不更易其文。蓋古來注書之體如是也。譙周改史記爲古史考,荀悅改漢書爲漢紀,范蔚宗合編年四族紀傳五家爲後漢書,並采摭舊文,別爲新製,未嘗因其成帙,塗乙丹黃。蓋古來著書之體如是也。淸旣不能如郝經之三國志改正重編,又不肯如顏師古之注漢書循文綴解,遂使南北二史,不可謂之淸作,又不可謂之李延壽作。進退無據,未睹其安。至於八史之中,四史無志,南北二史亦無志。故淸割宋書、南齊書、魏書、隋書四史之志,取其事實,散入紀傳之中。不知隋志本名五代史志,故其事上括前朝,當時未有南北史,無所附麗,故奉詔編入隋書。淸旣合注南北史,自應用續漢十志補後漢書之例,移掇編入。而以劉昭之例,詳考諸書以注之。于制度典章,豈不明備。乃屑屑刪改紀傳,置此不言,亦爲避難而趨易。今特以八代之書,牴牾冗雜,淸能會通參考,以歸一是,故特錄而存之。其瑕瑜並見,則終不可相掩也。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恭校上。

南唐書合訂二十五卷案:在卷六十六、史部二十二、載記類,安南志略後。

明李淸撰。淸有南北史合注,已著錄。是書記南唐一代事迹,以陸游書爲主,而以馬令書及諸野史輔之。凡陸書所無而增入之傳,則以補遺二字分注其下,蓋略仿裴松之註三國志之法而稍變通之。書前則引唐餘紀傳年世總釋諸說,大抵欲以李氏紹長安正統,仍由陸游之謬說。不知知誥爲徐溫養子,得國後始自言出自唐宗,其世系本無確證。即使果屬建王嫡系,而附庸江左,奉朔中原,亦斷不能援昭烈蜀都之例。以此而學郝經、蕭常之書,劉知幾所謂貌同而心異者也。然其他更定陸書義例者,如鍾蒨、李延鄒等於本紀摘出,别列忠義傳以旌大節,頗合至公。又張洎等之列入唐周宋臣傳,樊若水之列入叛逆傳,亦深協春秋斧鉞之義。其間文獻闕遺,詳徵博引,亦多所考證。視江南野錄、江表志諸書,實遠勝之。故糾其持論之紕謬,而仍取其考古之賅洽焉。乾隆五十一年八月恭校上。

閩小紀四卷案:在卷七十、史部二十六、地理類三、雜記之屬,顔山雜記後。

國朝周亮工撰。亮工字元亮,號櫟園,祥符人。前明崇禎庚辰進士,授濰縣知縣。入國朝,官至戶部右侍郎,以事革職,終於江南督糧道。是編乃其官福建布政使時所作。多述其地物産民風,亦兼及遺聞瑣事與詩話之類。敍述頗爲雅令,時時參以議論,亦有名儁之風,多可以爲談助。其中如辨李騏、馬鐸無同母事,倒掛鳥非桐花鳳,金鳳傳爲明末徐熥僞託,考亭乃黃氏亭名,非朱子之號,蠻鼓洋爲鞔鼓之訛,李白僧伽歌與神僧傳李邕碑皆不相符,楊愼名𧉧賦由誤解江淹紫𧄤春而發華之語,亦頗有考證。惟解韋莊上相間分白打錢以爲徒手相搏,未免強作解事耳。其中閩酒朱竹諸條,與所作因樹屋書影彼此復出。蓋興到即書,偶然未檢。然在近代說部之中,固爲雅馴可觀矣。書中所記,不名一格,宜入之於雜家;而自始至末,皆談閩事,究爲方志之支流,故附書地理類焉。乾隆五十年十月恭校上。

國史考異六卷案:在卷八十八、史部四十四、史評類,史糾後。

不著撰人名氏。以所引諸書證之,蓋明末人也。其書以實錄野史及諸家文集碑誌,參證同異,斷其是非,而攻駁鄭曉今言者最多。所考止於洪武、永樂兩朝,其或爲纂而未竣,或爲竣而佚闕;或以太祖開基草昧,稗官每異傳聞;成祖倡亂革除,史氏曲爲忌諱,故訂訛正舛,祗以兩朝,均未可知。第據此六卷觀之,大抵引據賅洽,辨析詳明。如建文遜國一條,不以自焚之說爲信,亦不以從亡之事爲眞,謂胡濙奉使,鄭洽逮治,建文之爲存爲歿,成祖亦在疑信之間,後來孰從而質實。但旣鴻冥而去,自必潛蹤滅跡,不可復尋,又豈肯到處題詩,暮年歸國,自踐不測之危機。疑以傳疑,持論最爲平允。至於張玉沒於濟南之戰,史有明文,而云鐵鉉但困守孤城,未嘗出軍拒敵。景淸先降,自不列於姦黨,而疑姦黨榜不載其名。不免小有疎舛。張紞已推戴新主,仍長六曹,後以懼罪自經,不因殉節。而云張紞之一死,足以謝方鐵諸公。持論亦小有出入。要其辨誣傳信,可取者則已多矣。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恭校上。案:本書作者實爲潘檉章。

讀畫錄四卷案:在卷一百十三、子部二十三、藝術類二,書畫之屬下,石渠寶笈後。

國朝周亮工撰。亮工有閩小紀,已著錄。亮工癖嗜印章及畫,嘗裒輯同時能篆刻者爲印人傳,又裒輯畫家名氏爲此書。所記自明以來凡七十六人,各論其品第;亦間附載題詠及其人梗槪。大抵皆所目睹,否亦相去不甚遠。如李日華、董其昌之流,猶及聞其逸事者。昔董其昌作畫禪室隨筆,稱書法後人不及古,畫則各自成佛作祖。亮工亦持是論。故是編所錄不及萬曆以前也。後附有名無傳六十九人,亦如所作印人傳例。其中如王翬、惲壽平,聲價至今相埓,然于翬畫極推挹,而壽平則僅挂名附錄中。豈當時壽平品格猶未成就,抑嗜好各有不同耶?觀其子在浚所輯雲烟過眼錄,亮工所收諸畫至二十巨函,可謂巨細不遺,而立傳者僅此,則亦矜愼不苟矣。謝赫、姚最同異多端,李嗣眞、張彥遠是非互起,要不妨各存所見耳。乾隆四十九年四月恭校上。

書畫記六卷案:在卷一百十三、子部二十三、藝術類二、書畫之屬下,庚子銷夏記後。

國朝吳其貞撰。其貞字公一,徽州人。留心賞鑒,常遊蘇州及維揚,與收藏家相往來。多觀書畫眞蹟及生平所自購者,各加品題,隨手劄錄,注明所見年月。歷四十餘歲之久,因爲裒輯成編。始於乙亥,爲崇禎八年;其末條稱丁巳,則康熙十六年也。其間於前人題跋,不錄原文,與珊瑚網、書畫彙考諸書體例稍異。其中有記憶偶誤者,如載閻次平寒巖積雪圖,稱其題識爲大曆辛丑。閻次平乃南宋畫院中人,不應有大曆年號。考之明豐道生華氏眞賞齋賦注,亦載有此圖,實作淳熙辛丑。此類小有疏舛,亦所不免。然其臚採甚博,於行款位置,方幅大小,印記紙絹,裝潢卷軸,皆一一備列。其評隲眞贋,辨論亦多確切。較之米芾、董逌,古今人固不相及;與張丑眞蹟日錄,要未易甲乙也。乾隆四十九年三月恭校上。

印人傳三卷案:在卷一百十三、子部二十三、藝術類二、篆刻之屬,學古編後。

國朝周亮工撰。亮工本名亮,字元亮,號櫟園,又號減齋,祥符人。前明崇禎庚辰進士。官濰縣知縣。以卓異薦擧至京師,值李自成之變,逃匿未出。後入國朝,官至戶部右侍郎,終於江南督糧道。亮工喜集印章,工於鑒别。所編賴古堂印譜,至今爲篆刻家模範。是書則譜之題跋,别編爲傳者也。首載文天祥、海瑞、顧憲成三印,次及其父、其弟、其友許宰,次則文彭以及李穎,凡六十人。附傳三人,又不知姓名一人。其有名而無傳者又朱簡等六十一人。自宋以前,以篆名者不一,以印名者絕無之。元趙孟頫、吾丘衍等始稍稍自鐫,遂爲士大夫之一藝。明文彭、何震而後,專門名家者遂多,而宗派亦復岐出。其源流正變之故,則亮工此傳括其大略矣。乾隆四十九年三月恭校上。

書影十卷案:在卷一百二十二、子部三十二、雜家類六、雜說之屬下,春明夢餘錄後。

國朝周亮工撰。亮工有閩小紀,已著錄。是編乃其官戶部侍郎,緣事逮繫時,追憶平生見聞而作。因圜扉之中,無可檢閱,故取老人讀書祗存影子之語,以書影爲名。其中如元祐黨籍本止七十八人,餘者皆出附益,本費袞梁溪漫志之說,而引陳玉璂跋;姚祐讀易誤用麻沙刻本,以釜爲金,本方勺泊宅編之說,而引朱國禎湧幢小品;米元章無李論見所作畫史,而引湯垕畫鑒;邸報字出孟棨本事詩,而稱始於蔡京。皆援引不得原本。又如子貢說社樹事,明載今本博物志第八卷,而云今本不載;李賀詩序本杜牧作,而云風檣陣馬諸語出自韓愈;溫庭筠詩玲瓏骰子安紅豆,入骨相思知不知,而引爲入骨相思知也無;沈約四聲一卷唐代已佚,其字數無從復考,而云約書一萬一千五百二十字;謝靈運岱宗秀維岳一篇本所作樂府,今在集中,乃訛爲登泰山詩,謂本集不載;以詩簡兮作東兮指爲伶官之名,乃豐坊僞詩說之語,而據爲定論;日月交食本有定限,而力主有物食之之說。皆考證未能精核。至於韓信之後爲韋士官,本明張燧千百年眼之虛談,而信爲實事;陶宗儀說郛僅一百卷,孫作滄螺集中有宗儀小傳可考,二人契友,必無舛誤,乃云南曲老寇四家有說郛全部,凡四大橱。皆傳聞不得其實。至揚雄仕於王莽,更無疑義,而雜摭浮詞,曲爲之辨;艾南英以鄉曲之私,偏袒嚴嵩,強爲辨白,而以惡王世貞之故,特存其說;何心隱巨姦大猾,誅死本當其罪,而力稱其枉;王柏詩疑刪改聖經,至爲誕妄,而反以爲是。尤爲顚倒是非。然自此十餘條外,大抵記述典贍,議論平允。遺聞舊事,頗足爲文獻之徵。在近代說部之中,固猶爲瑕不掩瑜者矣。乾隆四十九年二月恭校上。

歷代不知姓名錄十卷案:在卷一百三十六、子部四十六、類書類二,廣博物志後。

明李淸撰。淸淹通史學,所著南北史合注、南唐書合訂,已別著錄。是編以列史所載有事蹟而無姓名者,類而聚之,勒爲一書,以備考據。惟晨門荷簣,人所習見者不錄。其餘自忠孝節義、儒學技術,以至妖妄鬼物之屬,無不備載。分爲五十四類,採摭極其賅博。大端以二十一史爲主,而稗官野乘則必擇其可信其錄之。中間如晉乘楚檮杌爲吾邱衍作,井中心史爲姚士粦作,皆出僞書,而詳加徵引,未免失於審核。又凡例自稱寓言弗錄,而文人類所引淸波雜志之溫湯老人,對正當時,詭詞託諷,如子虛亡是之流,亦本刊削未盡。至其意存繁富,如宣室暌車諸志所紀荒誕之事,一槪並登,頗傷汎濫。然其體例新創,臚列詳明,實足資博古者考訂之助,未可遽以叢雜譏之。又案周亮工書影稱:李映碧取廿一史中有名無姓,有姓無字,有姓字無名者,總爲一書。今考書中惟有名無姓、有姓無名者,分附各類之後,而有姓名無字者,並未載入一人,凡例中亦無此語。蓋亮工未見其書,故所記者有誤也。乾隆五十年十月恭校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