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帝本紀贊


史記

太史公司馬遷自謂也。遷爲太史公官。曰、學者多稱五帝、尚矣。五帝、黄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堯、舜。尚、久遠也。學者多稱五帝、已久遠矣。 ○鎖一句、下卽捷轉。然尚書獨載堯以來、其可徵而信者、莫如尚書。然其所載、獨有堯以來、而不載黄帝、顓頊、帝嚳。則所徵者、猶有藉于他書也。 ○二轉。而百家言黄帝、其文不雅馴、薦同搢、紳先生難言之。馴、訓也。百家雖言黄帝、又涉于神怪、皆非典雅之訓。故當世士大夫皆不敢道、則不可取以爲徵也。 ○三轉。孔子所傳、宰予問五帝德、及帝繫姓、儒者或不傳。五帝德、帝繫姓二篇、見大戴禮及家語、雖稱孔子傳于宰我、而儒者疑非聖人之言、故不傳以爲實。則似未可全徵而信也。 ○四轉。余嘗西至空峒、空峒、山名。黄帝問道廣成子處。北過涿鹿、涿鹿、亦山名、在嬀州。山側有涿鹿城、卽黄帝堯舜之都。東漸尖、於海、南浮江淮矣。點東南西北、與篇中作映帶。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黄帝堯舜之處、風教固殊焉。余身所涉歷、見所在長老、往往稱黄帝堯舜舊蹟、與其風俗教化、固有不同。則他書之言黄帝者、亦或可徵也。 ○五轉。總之、不離古文者近是。古文、尚書也。大要以不背尚書所載者、爲近于是。然太拘泥、則不載者豈無可徵者乎、故曰近是也。 ○六轉。予觀春秋國語、其發明五帝德、帝繫姓、章矣。顧弟同第、弗深考、其所表見皆不虛。備載則有五帝德等篇。我觀國語、其間發明二篇之說爲甚章著。顧儒者但不深考、而或不傳耳。其二篇所發明、章著而表見、驗之風教固殊者、皆實而不虛、則亦或可徵矣。 ○七轉。書缺有間矣、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。況尚書缺亡、其間多矣、豈可以其缺亡而遂已乎。其尚遺佚、若黄帝以下之事、乃時時見于他說。如百家五帝德之類、皆他說也。又豈可以搢紳難言、儒者不傳、而不擇取乎。 ○八轉。將尚書國語等一總。非好學深思、心知其意、固難爲淺見寡聞道也。事在疑信間、則當會其意。非好學深思、心知其意、不能擇取。而淺見寡聞者、固難爲之言也。 ○九轉。余并論次、擇其言尤雅者、應文不馴雅。故著爲本紀書首。余非止據尚書論次堯以下、且並黄帝、顓頊、帝嚳而論次之。于五帝德等書、擇其言之尤雅者取之。則其不雅者、在所不取也。 ○結出一生作史之意。

此爲贊語之首、古質奧雅、文簡意多。轉折層曲、往復回環。其傳疑不敢自信之意、絕不作一了結語。乃贊語中之尤超絕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