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馬錯論伐蜀


國策

司馬錯措、 ○秦人。與張儀魏人。爭論於秦惠王前。此句是一篇總綱、下乃更敍起也。司馬錯欲伐蜀、張儀曰、不如伐韓。王曰、請聞其說。對曰、親魏善楚、結好魏楚、謀共伐韓。下兵三川、三川、河洛伊、韓地也。塞轘還、轅緱鉤、氏之口、轘轅、緱氏、險道、屬河南。當屯留之道、屯留、潞州縣道、卽太行羊腸坂。魏絕南陽、韓地。楚臨南鄭、河南鄭地。秦攻新城宜陽、新城、屬河南。宜陽、韓邑。以臨二周之郊、西、東二周。誅周主之罪、周無韓爲蔽、可以兵劫之。侵楚魏之地、楚魏無韓、益近秦、可以兵剪之。周自知不救、九鼎寶器必出、據九鼎、按圖籍、土地之圖、人民金穀之籍。挾天子以令天下、旣得周鼎、乃借輔周爲名、號召天下。天下莫敢不聽、此王業也。取三川得利、挾天子得名、所以爲王業。 ○一段伐韓之利。今夫蜀、西僻之國、而戎狄之長也、敝兵勞衆、不足以成名、得其地、不足以爲利。一段伐蜀之不利。臣聞爭名者于朝、爭利者于市。今三川周室、天下之市朝也、而王不爭焉、顧爭於戎狄、去王業遠矣。總言伐韓伐蜀、相去之遠、雙結。司馬錯曰、不然。只二字、推倒張儀。臣聞之、欲富國者、務廣其地、欲強兵者、務富其民、欲王者、務博其德、三資者備、而王隨之矣。先發正大之論。下乃入今事。 ○三資止重富強、王字陪說、故後竟不提起。今王之地小民貧、故臣願從事于易。提清伐蜀主腦。夫蜀、西僻之國也、而戎狄之長也、句有抑揚。而有桀紂之亂。以秦攻之、譬如使豺狼逐羣羊也。忽設一喻、爲下未必利作反照。取其地、足以廣國也、頂強。得其財、足以富民。頂富。 ○此二句說實。繕兵不傷衆、而彼已服矣。繕、治也。故拔一國、而天下不以爲暴、利盡西海、諸侯不以爲貪、此二句說名。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、其利如此。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。加一句、應上桀紂句也。 ○一段伐蜀之利。今攻韓劫天子。名雖攻韓、實劫天子。劫天子、惡名也、擒定大題目立論。而未必利也、又有不義之名、旣未必利、徒有不義之名。而攻天下之所不欲、句、危。天下皆欲尊周、而我攻之、亦危甚矣。不但名利兩失已也。臣請謁其故。謁、白也。周、天下之宗室也、周室爲天下之所宗。韓、周之與國也。二句是攻韓劫天子註腳。周自知失九鼎、韓自知亡三川、兩自知應上一自知。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、以因乎齊趙、而求解乎楚魏。秦旣親魏善楚、難以離間、故必因乎齊趙而求解之。以鼎與楚、以地與魏、王不能禁。將魏楚與國、勢必轉而爲秦敵矣。此臣所謂危、一段伐韓之不利。不如伐蜀之完也。完、猶言萬全。 ○繳一句、意足。惠王曰、善、寡人聽子。卒起兵伐蜀、十月取之、遂定蜀。蜀主更號爲侯、而使陳莊相蜀。蜀旣屬、秦益強富厚、輕諸侯。結完富強本㫖。

周雖衰弱、名器猶存、張儀首倡破周之說、實是喪心。司馬錯建議伐蜀、句句駁倒張儀。生當戰國、而能顧惜大義、誠超于人一等。秦王平日信任張儀、而此策獨從錯、可謂識時務之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