召公諫厲王止謗


國語・周語上

厲王虐、國人謗王。謗、誹也。邵、召康公之後、穆公虎也、爲王卿士。告曰、民不堪命矣。命虐、故不堪。 ○危言悚激。王怒、怒謗者。得衛巫、使監平聲、謗者。巫、祝也。衛巫、衛國之巫。監、察也。以巫有神靈、有謗輒知之。以告、則殺之。以謗者告、卽殺之。 ○寫虐命猶不堪。國人莫敢言、非但不敢謗也、深一層說。道路以目。以目相眄而已。 ○四字妙甚、極寫莫敢言之狀、不堪命之極也。王喜、喜字、與上怒字相對。告召公曰、吾能弭米、謗矣、弭、止也。 ○監謗弭謗、寫盡昏主作用。乃不敢言。如此四字、極寫能弭謗伎倆、痴人聲口如畫。召公曰、是鄣之也。鄣、防也。非民無言、是鄣之使不得宣也。 ○斷一句、便注定川字。防民之口、甚於防川。川不可防、而口尤甚。 ○以民比川。川壅而潰、會、傷人必多。壅、鄣也。潰、水勢橫暴而四出也。 ○寫防川。民亦如之。寫防民。是故爲川者決之使導、爲民者宣之使言。爲、治也。導、通也。宣、猶放也。 ○合寫川民。 ○宣之使言一句、是一篇主意。下俱是宣之使言。故天子聽政、一句領起。使使字直貫到底、根上兩使字來。公卿至于列士獻詩、陳其美刺。瞽獻典、瞽、樂師也。典、樂典。陳其邪正。史獻書、史、外史。書、三皇五帝之書。有關治體。師箴、鍼、 ○師、小師也。箴刺王闕、以正得失。𥉡同瞍、賦、無眸子曰瞍。賦、所獻之詩。矇誦、有眸子而無見曰矇。誦、典書箴刺之語。百工諫、工、執藝事以諫。庶人傳語、庶人卑賤、見政事之得失、不能自達、相傳語以聞于王。近臣盡規、左右近臣、各盡規諫。親戚補察、父兄子弟、補過察政。瞽史教誨、瞽、太師、掌樂。史、太史、掌禮。相與教誨。耆艾修之、耆艾、師傅也。合衆職而修治之。而後王斟酌焉、斟、取也。酌、行也。是以事行而不悖。所行之事、皆合于理。 ○歷舉古天子聽言求治、句句與弭謗使不敢言相反。民之有口也、猶土之有山川也、財用於是乎出、猶其原隰習、之有衍沃也、衣食於是乎生。土、地也。其、指土而言。廣平曰原。下溼曰隰。下平曰衍。有溉曰沃。山川原隰衍沃、所以宣地氣而出財用、生衣食。 ○一喻寫作兩層、妙。上以防川喻止謗、此以山川原隰衍沃喻宣言。口之宣言也、善敗於是乎興。跌出正意。行善而備敗、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。民所善者行之、其所惡者改之。阜、厚也。厚財用衣食、與山川原隰衍沃一般。 ○正意喻意、又夾寫一筆 、錯落入妙。夫民、慮之于心、而宣之于口、成而行之、胡可壅也。若壅其口、其與能幾何。民素籌之于心、而後發之于言。當成其美而見之施行、豈可壅塞。若壅塞焉、其與我者能有幾何哉。言敗亡卽至也。 ○三壅字、呼應。王弗聽、于是國人莫敢出言。三莫敢言、作章法。三年、乃流王於彘。流、放也。彘、晉地。

文只是中間一段正講、前後俱是設喻。前喻防民口有大害、後喻宣民言有大利。妙在將正意喻意、夾和成文、筆意縱橫、不可端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