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札觀周樂


左傳・襄公二十九年

吳公子札來聘。札、吳壽夢之子、季札也。吳子夷昧新立、使來聘魯。請觀於周樂。成王賜魯以天子之樂、故周樂盡在魯。 ○請觀二字伏案。使工使我樂工也。 ○二字直貫到底。去聲、之歌周南、召邵、南。爲之、爲季札也。以下段段著爲之、見當時重季札。曰、美哉、美其聲也。始基之矣、猶未也、然勤而不怨矣。文王之化、基于二南、猶有商紂之虐政、其化未洽于天下。然民賴其德、雖勞于王室、而亦不怨。 ○一句一折。爲之歌邶、佩、鄘、容、衛。三國、乃管、蔡、武庚三監之地、康叔封衛、兼而有之。今三國之詩、皆衛詩也、而必別而三之者、豈非以疆土不同、故音調亦從而異歟。曰、美哉、淵乎、憂而不困者也。淵、深也。亡國之音哀以思、其民困、衛遭宣公淫亂、懿公滅亡、賴有先世之德、雖憂思之深、而不至于窮困。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、是其衛風乎。康叔、衛始封之君。武公、其九世孫。言吾聞二公德化入人之深如是。是得非衛國風之詩乎。 ○穆然神遇。爲之歌王。王、周平王也。平王東遷、王室下同于列國、故其詩不得入雅、而黍離降爲國風。曰、美哉、思而不懼、其周之東乎。思文武而不畏播遷、其東遷以後之詩乎。爲之歌鄭。曰、美哉、其細已甚、民弗堪也、是其先亡乎。美有治政、而譏其煩瑣。民旣不支、國何能久。爲之歌齊。曰、美哉、泱泱央、乎、大風也哉、泱泱、弘大之聲。大風、大國之風也。 ○變調。表東海者、其大公乎。國未可量也。太公爲東海之表式、國祚不可限量。爲之歌豳。按今豳風列于國風之終、與此次序不同者、蓋此時未經夫子刪定故也。曰、美哉、蕩乎、樂洛、而不淫、其周公之東乎。蕩、廣大之貌。周公遭流言之變、東征三年、爲成王陳后稷先公樂于農事而不敢荒淫、以成王業、故曰周公之東。爲之歌秦。曰、此之謂夏聲。秦起自西戎、至秦仲始有車馬禮樂、去戎狄而有諸夏之聲。 ○變調。夫能夏則大、大之至也、其周之舊乎。夏有大義、西戎而有夏聲、則大之至。秦襄公佐平王東遷、盡有西周之地、故云周之舊。爲之歌魏。曰、美哉、渢渢凡、乎、大而婉、險而易行、以德輔此、則明主也。渢渢、中庸之聲。高大而又婉順、險阻而又易行、所以爲中庸也。惜其無德以輔之爾。 ○變調。爲之歌唐。此晉詩也、而謂之唐者、唐本叔虞始封之地也。曰、思深哉、歎其憂深思遠。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、晉本唐堯故地、故其遺俗猶存。不然、何憂之遠也。何其憂深思遠、情發乎聲。非令德之後、誰能若是。非承繼陶唐盛德之後、安能如此。 ○一句一折。爲之歌陳。曰、國無主、其能久乎。淫聲放蕩、無復畏忌、故曰無主。其滅亡將不久。 ○全是貶詞。自鄶貴、以下無譏焉。鄶、曹之詩。不復議論。微之也。爲之歌小雅。曰、美哉、思而不貳、思文武之德、而無反叛之心。怨而不言、怨商紂之政、而能忍而不言。其周德之衰乎。其周德未盛之時乎。猶有先王之遺民焉。猶有殷先王之遺民、故周未能盛大。爲之歌大雅。曰、廣哉、熙熙乎、廣、大也。熙熙、和樂聲。 ○變調。曲而有直體、其聲委曲、而有正直之體。其文王之德乎。得非文王之盛德乎。爲之歌頌。曰、至矣哉、獨贊其至、與贊他歌不同。直而不倨、直而不失于倨傲。曲而不屈、曲而不失于屈撓。邇而不逼、近而不至于逼害。遠而不攜、遠而不至于攜貳。遷而不淫、遷動而不至于淫蕩。復而不厭、反覆而不爲人厭棄。哀而不愁、雖遇凶災、不至憂愁。樂而不荒、雖當逸樂、不至荒淫。用而不匱、用之不已、不至窮匱。廣而不宣、志雖廣大、不自宣揚。施而不費、雖好施與、無所費損。取而不貪、或有所取、不至貪求。處而不底、㫖、 ○雖復止處、而不底滯。行而不流、雖常運行、而不流放。 ○總贊其德之無偏勝。一氣連用十四句、何等筆力。五聲和、五聲、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八風平、八風、八方之氣。節有度、八音克諧。守有序、無相奪倫。 ○再襯四句、更有力。盛德之所同也。周、魯、商三頌、盛德皆同。 ○以上是歌、以下是舞。上俱以爲之二字引起、下俱以見字引起。上皆是反覆想像、下語多著實、蓋聞虛而見實也。見舞象箾宵、南籥者。箾籥、皆舞者所執。象箾、武舞也。南籥、文舞也。皆文王之樂。曰、美哉、美其容也。猶有憾。文王恨不及已致太平。見舞大武者。大武、武王之樂。曰、美哉、周之盛也、武王興周之盛。其若此乎。四字、形容不出、是贊詞、亦是微詞。見舞韶濩獲、者。韶濩、湯樂。曰、聖人之弘也、湯德寬弘。而猶有慙德。猶有可慙之德、謂始以征伐而得天下。聖人之難也。以見聖人處世變之難。 ○一句一折。見舞大夏者。曰、美哉、勤而不德、勤能治水、而不自矜其德。非禹其誰能修之。非禹之聖、誰能修舉其功。見舞韶箾同蕭、者。書曰、蕭韶九成、蓋舜樂之總名。曰、德至矣哉、大矣、贊其至、復贊其大、與贊他舞不同。如天之無不幬也、如地之無不載也。所以爲大。雖甚盛德、其蔑以加於此矣。所以爲至。觀止矣。應觀字。 ○三字、收住全篇。若有他樂、吾不敢請已。應請字。

季札賢公子、其神智器識、乃是春秋第一流人物、故聞歌見舞、便能盡察其所以然。讀之者、細玩其逐層摹寫、逐節推敲、必有得于聲容之外者。如此奇文、非左氏其孰能傳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