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侯賞從亡者。文公反國,賞從亡之臣。介之推不言祿,祿亦弗及。介,姓。之,語助。推,名。介推亦在從亡中,未嘗言祿,而文公頒祿亦不及介推。○先正多責推借正言以洩私怨。看此敍事,先書「不言祿」三字,使知推本自過人一等。
晋侯奖赏跟从流亡的人。介之推不谈论俸禄,俸禄也没有给他。
推曰:「獻公之子九人,唯君在矣。八人皆死,唯文公獨存。○一非人力。惠、懷無親,外內棄之。惠公、懷公,皆忮害無親,外而諸侯,內而臣民,無不棄之。○二非人力。天未絕晉,必將有主。三非人力。主晉祀者,非君而誰?四非人力。天實置之,而二三子以爲己力,不亦誣乎?置,立也。○總斷一筆。二三子更有何說?竊人之財,猶謂之盜,況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?再痛罵之,快極。下義其罪,上賞其奸;上下相蒙,難與處矣。」貪天之功,在人爲罪,在國爲奸。而下反以爲義,上反以推賞,是上下相欺,難與一日並處于朝矣。○此卽是歸隱意,乃「不言祿」之由也。其母曰:「盍亦求之?以死,誰懟?」兌。○言何不自去求賞,卽不求以死,將誰怨耶?○母特試之,故作相商語。對曰:「尤而效之,罪又甚焉。尤,過也。我以貪天者爲過,今復效之,則我之罪又甚于彼矣。且出怨言,不食其食。」看推自亦認有怨言,何勞後人又責其怨。其母曰:「亦使知之,若何?」母特再試之,故再作相商語。○上是試以求利,此是誠以求名。對曰:「言,身之文也。身將隱,焉煙。用文之?是求顯也。」人之有言,所以文飾其身。吾身將隱于山林,何用假言辭以文飾之?若自言之,是非隱而求顯也。○上是不欲享其利,此是不欲享其名。其母曰:「能如是乎?細玩此四字,乃知其母上二番特試之也。與汝偕隱。」有此賢母,故能成子之高。遂隱而死。「不言祿」,結案。
介之推说:「献公的儿子九个人,只有君王还在了。惠公、怀公失去人心,朝廷内外都抛弃了他们。上天没有断绝晋国,必定将有君主。主持晋国祭祀的,除了君王还有谁呢?是上天确实立了君王,而一些人认为是自己的功劳,不是很荒谬吗?偷窃别人的财物,尚且称为盗贼,何况贪图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能力呢?下面的人把罪恶当作正义,上面的人奖赏奸佞;上下相互欺骗,很难与他们相处了。」他的母亲说:「为什么不也去求赏呢?死了,怨恨谁呢?」介之推回答说:「批评别人却效仿他们,罪过更严重了。而且说出怨恨的话,就不吃他的食物了。」他的母亲说:「也让他知道,怎么样?」介之推回答说:「言语,是身体的装饰。身体将要隐居,哪里用得着装饰呢?这是求显名啊。」他的母亲说:「能这样做吗?我与你一起隐居。」于是隐居而死。
晉侯求之不獲。以緜上爲之田。緜上,西河地名。以此爲介推供祭之田。曰:「以志吾過,且旌善人。」志,記也。旌,表也。言以此田記吾祿不及推之過,且表推「不言祿」之善也。○「祿亦弗及」,結案。
晋侯寻找他没有找到。把绵上作为他的封地。说:「用来记录我的过失,并且表彰善人。」
晉文反國之初,從行諸臣,駢首爭功,有市人之所不忍爲者。而介推獨超然衆紛之外,孰謂此時而有此人乎?是宜百世之後,聞其風者,猶咨嗟歎息不能已也。篇中三提其母,作三樣寫法,介推之高,其母成之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