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莊公戒飭守臣


左傳・隱公十一年

秋七月,公會齊侯、鄭伯伐許。庚辰,傅附。于許。三國之師,俱附于許之城下。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謀。胡。以先登。蝥弧,旗名。子都鄭大夫,公孫閼。自下射食。之,恨考叔奪其車,故射之。顛。顛,墜也。考叔墜而死。瑕叔盈鄭大夫又以蝥弧登。周麾而呼曰:「君登矣!」周,徧也。麾,招也。蝥弧,鄭伯旗,故呼曰君登。鄭師畢登。鄭師見君之旗,故盡登城。壬午,遂入許。許莊公奔衛。齊侯以許讓公。齊不取。公曰:「君謂許不共,同供。○謂許不供職貢。故從君討之。許既伏其罪矣。雖君有命,寡人弗敢與聞。」魯不取。乃與鄭人。鄭莊始以三國之師同克許,難自專功,而佯讓齊、遜魯,及齊、魯交讓,而鄭莊因受焉。是齊、魯墮鄭術中也。蓋鄭與許爲鄰,莊公眈眈虎視已久,一日得許,心滿意足,又欲掩飾其貪許狡謀,故下文逐層商量,逐步打算,遂成曲曲折折、裊裊亭亭之筆。

秋季七月,鲁公会合齐侯、郑伯攻打许国。庚辰日,军队附着在许国城下。颍考叔拿着郑伯的旗帜蝥弧率先登城。子都从下面射他,颍考叔跌落而死。瑕叔盈又拿着蝥弧旗帜登城。他挥舞旗帜呼喊道:「国君登城了!」郑国军队全部登城。壬午日,于是攻入许国。许庄公逃到卫国。齐侯把许国让给鲁公。鲁公说:「您说许国不尽职责,所以跟从您讨伐它。许国既然已经承认罪过了。虽然您有命令,我不敢参与此事。」于是把许国给了郑国人。【译注】这里读者可能对子都射杀颍考叔感觉很突兀,那么需要读《左传》前文,这两人在备战伐许的时候,因为两人争车,子都已经对颍考叔产生怨恨。后文庄公明知子都所为,却不对子都加以惩罚,所以《左传》说他「失政刑矣」。

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許莊之弟。以居許東偏,偏,邊鄙也。○己弟叔段何在?而愛及他人之弟。特借此布置一番,是奸雄手段。曰:「天禍許國,鬼神實不逞於許君,而假手於我寡人。逞,快也。言許禍降自天,非我欲伐許也。寡人唯是一二父兄同姓羣臣。不能共同供。億,其敢以許自爲功乎?共,給也。億,安也。○就處常推出一層。寡人有弟,叔段。不能和協,而使餬其口於四方,其況能久有許乎?餬口,寄食也。段出奔共國,故云寄食于四方。是怕人說,自開口先說。○就處變推出一層。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。以上追前,以下料後,只此句點題。吾將使獲鄭大夫,公孫獲。也佐吾子。伏下。若寡人得沒於地,天其以禮悔禍于許。以禮,如人以恩禮相遇。悔禍,悔前日之禍許,而轉而佑之。根上天禍許國來。○十五字作一句讀。若有,逆料之詞。是說在自己身後者,明明自己在時,天未必其悔禍于許也。下乃緊承悔禍意,作兩層寫。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,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,如舊昬同婚。媾,其能降以相從也。無寧,猶寧無也。茲,此也。言寧無此許公復奉許之社稷。唯我鄭國之有所請告于許,如舊昬姻,許其能降心以從鄭也。○三十字作一氣讀。就有益于鄭處,推出一層。無滋他族實偪處此,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。吾子孫其覆福。亡之不暇,而況能禋因。祀許乎?言無長他族類迫近居此,以興我鄭國爭此許地。吾子孫將顛覆危亡,救之不暇,而況能禋祀許之山川乎?精意以享曰禋。或謂他族是暗指齊、魯,似極有照應,但此是說在自己身後者,恐非專指齊、魯也,玩子孫二字可見。○三十三字作一氣讀。就有害于鄭處,推出一層。寡人之使吾子處此,居許東徧。不惟許國之爲,去聲。○應許公復奉其社稷。亦聊以固吾圄語。也。」圄,邊陲也。應無滋他族實偪處此。○三句總收上文。

郑伯让许国大夫百里奉事许叔,让他居住在许国东边,说:「上天降祸于许国,鬼神实在不满于许君,而借助于我这个人。我只是几个同姓大臣不能安定,哪里敢把攻下许国当作自己的功劳呢?我有个弟弟,不能和睦相处,让他在四方谋生,更何况能长久拥有许国呢?您就奉事许叔来安抚这里的百姓吧。我将让公孙获来协助您。如果我得以寿终正寝,上天或许会以恩德悔恨对许国的灾祸。难道不是让这位许公重新奉祀他的社稷,只是我们郑国有所请求,如同旧日的婚姻关系,他能够降心相从吗。不要让其他族类逼近居住在这里,来与我们郑国争夺这块土地。我的子孙将会覆亡都来不及,更何况能够祭祀许国呢?我让您居住在这里,不只是为了许国,也是为了巩固我们的边疆。」

乃使公孫獲處許西偏,曰:「凡而器用財賄,無置于許。而,汝也。我死,應前得沒于地。乃亟去之!乃,亦汝也。以無財物之累,可以速於去許。○亦說在自己身後者,明明自己在時,汝一日不可去許也。吾先君新邑於此,新邑,河南新鄭也。舊鄭在京兆。莊公之父武公,始遷邑于河南。王室而既卑矣,周自東遷之後,日見衰微。周之子孫日失其序。序,班列也。周序先同姓,後異姓。王室旣卑,故子孫日失其序。夫許,大泰。岳之胤印。也。大岳,神農之後,堯四岳也。胤,嗣也。見許非周子孫,後未可量。天而旣厭周德矣,吾其能與許爭乎?」王室旣卑,子孫失序,是天厭周德。而鄭亦周之子孫,豈能與許爭此地乎。此明公孫獲不可久居許之意。○已上兩邊戒飭之詞。滿口假仁假義,只爲自家掩飾。絕不厭其詞之煩。快筆英鋒,文中僅有。

于是让公孙获居住在许国西边,说:「凡是您的器物财货,都不要放在许国。我死后,您就赶紧离开这里!我的先君在这里建立新都,王室已经衰落了,周王朝的子孙一天天失去应有的地位。那个许国,是大岳的后代。上天既然已经厌弃了周王朝的德行,我怎么能与许国争斗呢?」

君子謂鄭莊公於是乎有禮。于是乎有禮者,見鄭莊一生無禮,唯此若有禮耳。禮,經國家,定社稷,序人民,利後嗣者也。四句,是禮之用。許,無刑而伐之,刑,法也。服而舍捨。之,度鐸。德而處之,量力而行之,相去聲。時而動,無累後人,六句,是說鄭莊用禮。可謂知禮矣。又斷一句。言從外面看去,真可謂知禮亦。

君子说郑庄公在这件事上是有礼的。礼,是用来治理国家、安定社稷、安排人民、有利于后代的。对许国,没有罪过却讨伐它,许国投降了就停止攻击,衡量德行来处理,估量实力来行动,观察时机来行动,不连累后人,可以说是懂得礼了。

鄭莊戒飭之詞,委婉紆曲。忽爲許計,忽爲鄭計,語語放寬,字字放活。篇中三提天字,見事之成敗,一聽于天,己未嘗容心于其際。曰得沒于地,曰我死亟去,俱從身後著想。可見生前,斷不容許吐氣。更妙在用四個乎字,是心口相商,吞吞吐吐,無從捉摸,真奸雄之尤。但辭令妙品,洵不多得。謂之有禮,亦只論其事,未暇誅其心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