臧僖伯諫觀魚


左傳・隱公五年

春,公將如棠觀魚同漁者。如,往也。棠,魯之遠地。隱公將往棠地陳魚而觀之。

春天,隐公将要到棠地去观看捕鱼。

臧僖伯公子彄。諫曰:「凡物不足以講大事,其材不足以備器用,則君不舉焉。物,鳥獸之屬。講,習也。大事,謂祀與戎也。材,謂皮革齒牙、骨角毛羽也。器用,軍國之資。舉,行也。此言君人之道,以軍國祀戎爲重,以遊觀宴樂爲輕。○提出「君」字作主。三句,是一篇之綱領。君,將納民於軌、物者也,一定者爲軌,當然者爲物。○承上「君」字轉下,見得君之所舉,關係甚大。「軌」字承「凡物」句,「物」字承「其材」句,觀下文自見。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,軌有差等曰量。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。物有華飾日采。不軌不物,謂之亂政。亂政亟行,所以敗也。反收四句,以明「則君不舉」之故。故春蒐、搜。夏苗、秋獮、先上聲。冬狩,蒐、苗、獮、狩,皆獵名。蒐,搜索,擇取不孕者。苗,爲苗除害也。獮,殺也。以殺爲名,順秋氣也。狩,圍守也。冬物畢成,獲則取之,無所擇也。皆於農隙以講事也。四時講武,各因農力之閒。三年而治兵,入而振旅,雖四時講武,猶復三年而大習。出曰治兵,入曰振旅。振,整也。旅,眾也。謂整眾而還也。歸而飲至,歸乃告至於廟而飲。以數上聲軍實、以計軍徒器械及所獲之數。昭文章、昭,著也。君、大夫、士,車服旌旗,各有文章。明貴賤、田獵之制,貴者先殺。所以明君、大夫、士、庶人之貴賤。辨等列、辨上下之等第行列。坐作進退皆是也。順少去聲長、掌。○出則少者在前,趨敵之義;還則少者在後,殿師之義。所謂順也。習威儀也。皆所以講習上下之威儀也。○此一段,應「講大事」句。鳥獸之肉,不登於俎;謂不足登於俎,以供祭祀。皮革、齒牙、骨角、毛羽,不登於器,謂不足登於法度之器,以爲采飾。則君不射,石。古之制也。君不親射,此古先王之法制。○此一段,應「備器用」句。若夫山林、川澤之實,器用之資,皁隸之事,官司之守,非君所及也。」山林,謂材木樵薪之類。川澤,謂菱芡魚鱉之類。所資取以爲器用者,是賤臣皁隸之事,小臣有司之職,非君之所親也。○此一段,應「君不舉」句。

臧僖伯进谏说:「凡是鸟兽不足以用来演习大事,它们的材料不足以充备器物所用,那么君主就不举行这样的活动。君主,是将要引导人民走向正轨,使事物走向正道的人,所以演习事务要有一定的法度标准叫做轨,取用材料要有文采装饰叫做物。不合轨道不合物理,就叫做乱政。乱政频繁施行,就是败亡的原因。所以春蒐、夏苗、秋狝、冬狩,都是在农闲时用来演习事务的。三年举行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,出征时叫治兵,回来时叫振旅,归来后在宗庙饮酒庆祝,用来清点军队实力,彰显文章制度,明确贵贱等级,分辨等级序列,顺序长幼次序,演习威仪。鸟兽的肉,不能登上祭祀的俎器;皮革、齿牙、骨角、毛羽,不能登上法器,那么君主就不亲自射猎,这是古代的制度。至于山林、川泽的物产,器用的资源,这些是奴隶的职事,官吏的职守,不是君主应该亲自过问的。」

公曰:「吾將略地焉。」言欲按行邊境,不專爲觀魚也。○飾說。遂往。陳魚而觀之。陳,設張也。公大設捕魚之具而觀之。

隐公说:「我将要巡视边境。」于是前往。陈设捕鱼之具并观看。

僖伯稱疾不從。

僖伯称病不跟随前往。

書曰:「公矢魚于棠。」矢,亦陳也。非禮也,且言遠地也。非禮便是亂政。棠實他境,故曰遠地。

《春秋》记载:「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。」这是不合礼制的,而且说明是在远地。

隱公以觀魚爲無害于民,不知人君舉動,關係甚大。僖伯開口便提出「君」字,說得十分鄭重,中間歷陳典故,俱與觀魚映照,蓋觀魚正與納民軌物相反,末以非禮斥之,隱然見觀魚即爲亂政,不得視爲小節而可以縱欲逸遊也。